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 - 最新版初春的湖南湘潭湘鄉市栗山鎮荊泉村,青山蒼翠,綠水盈盈。村民易湘平忙著打理后花園,她要趕在踏青游旺季到來前整理好前庭后院。近三年,湘鄉市栗山鎮荊泉村將生態保護、文化傳承與村民利益深度綁定發展鄉村旅游,累計吸引游客超10萬人次,拉動消費上千萬元,戶均增收達1.6萬元。而這一切,竟源於村裡一條“不起眼”的村規民約。
荊泉村山高路遠,是湘鄉一個交通閉塞、產業匱乏且沉寂的古村落。個別村民素質也和其他地方有一定差距,偶有外地車輛經過壓死家禽,村民非得“宰一刀”不可。
2016年,一輛過路車碾死村民家母雞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車主被“雞生蛋、蛋生雞”的索賠邏輯困住,無奈支付800元﹔次年,土狗被壓事件再掀風波。
“這樣下去怎麼得了,誰還敢進村一步?村裡還怎麼發展?村民還怎麼增收?”2017年,時任村主任王群強黨員大會上連發三問,大家無言以對。
痛定思痛。荊泉村出台村規民約,將“游客無意傷害家禽不予索賠,民宅地坪停車一律免費”等條款寫入村規,為發展鄉村旅游掃清障礙。
村規落地,環境重塑,產業跟進。2021年,王群強當選為荊泉村黨總支書記后,流轉整村土地近千畝,並於第二年與湘潭市湘蓮協會達成湘蓮種植協議。
如今一到夏天,荊紫峰下千畝荷塘搖曳生姿,日均游客超千人。村民們還就地取材,用荊泉河石砌花池、廢舊輪胎造花壇、竹籬笆圍菜園,打造“一步一景”庭院微景觀。
除了注重生態與產業發展,荊泉村還深挖歷史文化資源。村內的荊紫峰是南岳七十二峰之一,山上至今保留有“湘軍古道”,打造了“荊泉飛瀑”,修復了崔家洞老屋建設了“金泉書屋”,成為作家採風的文化地標。
同時,荊泉村還設立“星空帳篷”營地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開發“荊紫峰穿越”等項目,建設農家樂8家,打造民宿12家,與湘鄉餐飲協會簽訂農產品購銷協議,帶動文旅消費,形成了“荷花經濟”產業鏈。村上的脫貧戶鄂菊英,每年可在湘蓮基地除草、採蓮子﹔村民羅俊奎,參與管理湘蓮基地和採蓮子,都有1萬多元收入。
每到節假日,游客漫步荊泉村“湘軍古道”的青石板路,聽“荊泉飛瀑”轟鳴,品農家飯菜,仿佛穿越千年時光。這條以村規為繩、牽動古村復興的“荷花之路”,正帶領著村民走向共同富裕的星海。
“村規民約不是枷鎖,而是發展的‘契約’,更是鄉村振興的‘隱形推手’。”湘鄉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趙向紅表示,當村民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鄉村振興便有了內生動力。(王希台 鐘彪)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